《思维与智慧》,不传苦

2021-8-12 17:44
16880
郭华悦

苦多乐少,本是人生常态。但何以待苦,却不尽相同。
清代学者屈大均就曾视苦瓜为果旒界的君子,理由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苦瓜是苦的,煮了也是苦的,但同苦瓜起入锅的,却能不沾染苦味。这说明啥呢?自己苦,却不传苦,“自苦而不以苦人”,这就是君子之德。
在对待苦这件事上,有些人不如苦瓜。这些人若受了苦,便要传苦。满腹苦水,总得找个地方倾泻。能传苦的,要么是手下的作品,或者书画,或者文字也可能是音乐。于是,作品中充满了负面的情绪,别说自己沉浸苦中,就是旁人也能从中领略到浓浓的苦味。
当然,被传染了苦味的,也可能是身边的人。向旁人传苦的方式,可能是祥林嫂一样的絮絮叨叨,三句不离苦;又或者,嘴上不说苦,但举止之间满是愤恨和暴戾,让身边的人感觉就像在一个苦罐子里。
这样的人,活得不如苦瓜。但也有一些人,能成功化解苦,或者苦中找乐,在苦中给自己和别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自己苦,他人不苦,这是一种大智慧。吃了苦头,下意识的反应都一样,想着诉苦传苦。不同的是,有的人想了,也就做了,付诸实施;另些人,却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可能是运动,或者旅行,又或者投入感兴趣的事儿,从而淡化生活的苦味,化苦于无形。
苦己不苦人,日子的格局自然就不一样了。觉得苦,又不愿将苦味传染给身边的人,原因大多是热爱。爱自己,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常常被苦味缠绕;爱他人,也不愿他人陷入愁苦之中。于是,选择了化解与抽离。最终,皆大欢喜。
身边有这样的人,自然是令人愉悦的事儿。人生实苦,但总有着这么一些人,令人从苦境之中,品尝到爱与希望的甜。日子再苦,他们也能让人充满力量,愉悦前行。
自苦而不苦人,这是一种大气度。
(秋树摘自《广州日报》2021311/图雨)
来源于《思维与智慧》2021.21期,七月下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五金修配网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8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