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翡翠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科研商业良性互动,翡翠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确立了翡翠学术地位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商业地位。从而翡翠造假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学术界、商家和消费者的相互促进,促成了近年来翡翠科学研究和高档翡翠收藏市场的双重热点以及科研与商业宣传的良性互动。
一、原料分析审料
加工之前要对原料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也就是掌握加工对象的具体状况,就像医生看病,只有分析,才能对症下药,因料制宜。
二、开石切片
指的是第一刀剖开石料。经过细心的观察和判断之后,便要选定方向剖开。若是具有裂纹,则第一刀主要是顺纹切。
最巨大的料:
1原始方法:火烧使原石炸成小块,缺点:难以控制炸裂点,破坏严重。后来改进:部分烧。
2拉丝(线锯):铁丝,金刚砂(SC)做磨料,加水冷却,来回拉动,来解开玉石。
优点:对质量不破坏,不浪费原料。缺点:慢。
3脚踏解料机
清代开始使用。现在已被电动的代替了。但在对高质量的翡翠或在无电的山区,还有使用。圆形铁铊铜盘、一根转动轴、一条皮带或胶带,用脚踏带动转动轴。不断加金刚砂。
三、切片备料
1经过第一刀,对玉料的颜色、裂纹分部和水头等情况更清楚,开始切片准备。
2开料的原则
(1)对于色料要特别小心,以不能破坏绿色为原则。料开得好,利用得好,出货好,可以获得较大利润。经验非常重要。
(2)从最差的部位做起。在未获得经验之前,先从最差的部位开始,不会损失太大。
(3)尽可能做大的成品。成品越大,越难得,价值越高。能做手镯,先做手镯,剩下的做小饰品。裂隙多的只能做花件或雕件。
(4)两用的原则。花件与光身并进,能做光身的尽量做光身,不要一刀切死。
3设备
圆盘锯、带锯等
四、设计画样
根据原料的质量(颜色、水头、质地、裂纹、瑕疵)和原料形状特点,考虑制品的设计。这是原料加工中十分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
设计时考虑:
1量料取材,因材施艺。根据原料特点,考虑制成什么效果最好。例如颜色深者,要做成薄水货;浅的要厚一些。对于颜色深浅与分布,以及俏色,要充分利用。设计主要是利用颜色,来决定构思、形状,定稿之后绘在纸上,再绘在石料上。
2因市施工。要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尽可能的去适应市场。不同的市场对不同货型需求不同。我国在玉雕制造有独到的地方,在古代就多有佳作出现。而翡翠主要是清代以后,特别是现代别具一格。
含香聚瑞熏的制作,我国国宝,成品高71厘米,宽65厘米,为玉器器皿造型史上第一大件作品。原料2744公斤。原料为四面见切割面,两面有褐黄色光滑皮的不规则长方体型。切面可见半透明均匀细腻质地和满布的丝丝艳绿,上面有一裂纹。
分顶纽、熏盖、中身、扣碗式足四部分。北京玉器厂专门研制了大型调速旋芯机,突破了传统的取芯方法,达到取芯准确、好料少。由工艺美术大师蔚长海主设计,北京玉器厂最精锐得技术人员制作,历时8年(包括方案研究、设备改进)完成,于1990年移至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宝珍藏。
五、切形
用铊切出所画出的玉件轮廓,尽可能保留最大的体积。设备:轮磨机(立轴式、横轴式),多用横轴式轮磨
六、光胚
把开切好的蛋面或珠子粒进行冲胚,也就是把切形逐个磨型。一般用60号磨轮冲磨。磨轮有60号、80号、220号、400号等,号码有小到大,反映由粗到细。
七、打磨
在冲磨成光胚的基础上,再用粗细不同的砂轮把光胚打磨成型,即打磨成为设计的货型。先粗后细。货品形象是否逼真,细部线条是否刻画清楚,都是这一步工序决定的。玉不琢不成器的琢,主要指的是打磨。设备:擦磨机,上有擦磨盘,直径20~40。
八、灰酸
这一工序的目的:把加工过程中所沾染的污渍去掉。分两个步骤:
(1)过梅酸。有机弱酸段时间的洗净。洗净表面污渍,尤其是打磨过程中留下的金属擦痕等。
(2)过灰水。目的是去掉加工过程中残留下来的油渍。灰水是碱性的,具有去油渍的作用。
灰水:最初稻草灰,现在用肥皂水。该过程不会破坏翡翠的结构。
九、出水
这是一个不去料的过程,实际上是抛光的作业。一般用布或皮革,再加抛光粉,加适量的水(冷却),往返摩擦,使表面发亮。分很多步骤。抛光较费时。质量差,直接影响到玉件的售价,因为是第一外观印象。
十、燉蜡或喷蜡
目的:(1)使翡翠成品的表面光滑并光亮。皮鞋擦油一样。(2)可以使蜡进入到抛光后存在的微细凹坑或裂隙中,填补其不平使表面更光滑,还可防治污渍的进入。
方法有两种:
(1)炖蜡。白蜡融化在器皿中,把翡翠成品放入其中煮数小时。适用于小件。
(2)喷蜡。把成品放在烘炉中加热至80℃左右,然后喷蜡或蜡粉到翡翠表面,蜡受热融化成液态,即可达到渗入裂隙或凹坑中。最后用毛布把多余的蜡擦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