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的酿酒界,谢小义这个名字已然成为了一个传奇。他不仅是浙江工匠、高级酿酒师、一级品酒师,更是浙江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拥有多重身份和荣誉。而在这些荣耀的背后,是他对同山烧酒无尽的热爱与坚守,是他在实践中锤炼,在传承中创新的精彩人生。
谢小义的故事并非一开始就光芒万丈。在2007年的时候,谢小义便踏入了同山这片土地,开始了他的酿酒之旅。当时的同山烧虽然有着“江南小茅台”的美誉,但市场基础簿弱,在国內国际市场上却鲜为人知。然而谢小义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他看到了同山烧巨大的潜力和浙江白酒产业的机会。他深知,同山烧要想成为浙江白酒的品牌,必须将同山烧的酿造工艺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于是谢小义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之路。
他深入田间地头亲自挑选原料,刚开始他认为做酒只要投入资金做好营销,找几个老师傳把酒做出就行啦,于是他一边做酒,一边申请商标,还花了大量的精力写出了同山烧文化专箸。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很骨感的,从一个餐饮行业转型到白酒行业里来,光凭理想显然是不够的。进入市场后才知白酒的水有多深,一边是因为口感的问题市场打不开,一边是2012年八大禁令出台,市场一下子萎缩掉了,酒厂需要不断的探入,资金链断裂的困难时期酒厂六个月工资发不出来,没办法卖掉上海圣淘沙花园的别墅,硬是靠这笔资金支支撑酒厂的开支。
痛定思痛,谢小义意识到成功白酒品牌的关健在于品质而不仅仅是营销。2013年同山烧首届文化节上,箸名白酒高景炎、陶家驰、胡永松、钟杰走进同山,也正是这个机缘,大师们指出问题的症结,影响同山烧口感的是工艺中使用的糖化酶,还有使用的小曲,这种工艺只能生产地方性的土烧,我国名酒都是用大曲和老窖酿酒的,当中的温湿度控制和配料要求是相当高的,一语惊醒了梦中人,于是谢小义把工作从营销转回到工艺技术上来,上北京下川黔虚心向老师傅求教,不断学习和研究酿酒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入门后的谢小义结识了制曲酿酒大工匠傳金泉先生,傅先生还是黄酒博士,一辈子研究酿酒和制曲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用手刻蜡纸油印了“酒曲资料汇编”,这是我国第一本酒曲专著,得到了秦含章、方心芳、駒声、朱宝镛等白酒泰斗的肯定,并于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先生一生共出版了“中国酒曲”“黄酒生产工艺”“中国红曲及其实用技术”“中国酒曲制作技艺与研究”“中国酿酒微生物与研究”等许多酒类技术专著,两人一见如故,一个是真心求教,一个是倾其所有,谢小义成为了傳金泉的关门弟子,傅先生更是把一辈子所研究和收藏的技术资料尽数赠予,那一天谢小义夫妻找来一辆车把这些宝贵的资料从衢州拉回诸暨,经过一个月的分类整理,在同山厂里建啦300平米的“傅金泉先生酒文华藏书馆”,自此谢小义便一头扎进技术的海洋中开始如饥似渴的研究,从1935年魏岩寿先生的“中国高粱酒”、国家各个阶段的白酒试点再到八大名酒的技术演变过程,他看啦无数遍,直到核心数据张囗就能道来,凤凰涅槃后的谢小义如同换了一个人,2014年开始全面升级同山烧的酿制工艺,泥底石窖,双曲回糟、坤沙12343工艺全面导入,2017年新口“勾践王”酒面市。
在谢小义的精心呵护下,醉美人酒业逐渐崭露头角。在第20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中,“勾践王”获得了两个金奖,“醉美”获得了银奖。这是同山烧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谢小义和他的团队多年努力的成果。此后,谢小义又带领团队相继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法国巴黎争国际烈性酒大赛连获金奖,让同山烧的声誉在国际上不断攀升。
然而,谢小义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要想让同山烧真正走向市场,还需要在文化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于是,他提出了要尽心之力以尽物之性的企业核心理念,围绕高粱产业链做足共富的文章,制定“一颗小高粱共富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参与上游育种推动农户规模中植,保价回购增加农户收入,并利用发酵技术把本是丢弃的酒糟制成鱼饲料养殖有机鱼,投资山庄把有机鱼做成特色餐饮,又以酒文化和特色餐饮吸引客户大办民宿,让来同山休闲消费的客户成为义务的宣传员。他亲自担任讲师,不厌其烦的给客户讲述同山烧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同山烧,爱上了同山烧。
走过布谷岭漫山储酒灌,这是谢小义脑海里的同山烧产业未来的画卷,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同山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23年政府投入一个亿用于产业升,浙江省酒业协会授予同山镇为“浙江白酒核心产区”,一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浙江省工匠、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乡村振兴领头雁等一项项荣誉不约而来,谢小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酿酒匠人的传奇经历,更是一个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实践与传承相辉映的乡村振到典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匠人精神,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