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在阿拉伯半岛的古老大坝
在技术水平极其简陋的古代,最基础的耕作无疑充满了“看天吃饭”的无奈,修建水利是人类应对自然气候的最大法宝之一。作为一个工程浩大的水利设施,人类修建大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然而,世界上还有这样一座大坝,它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沙漠中,在一条小河上,持续滋养了这片土地数千年。众所周知,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大多数地区大部分时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但凡是皆有例外,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有一个叫也门高地的山区。这片山区的位置极其巧妙,既阻挡了内陆干旱气流,又使得印度洋的富含水汽的气流能够沿着高地顺利爬升并最终形成降水。在如此巧妙的地形下,这里的年降水量可以达到500-1000毫米,这也使得修建大坝成为了可能。古阿拉伯人在也门高地修建了许多大坝,其中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当属马里卜大坝,它位于也门共和国马里卜市西南约5公里的达纳干河上。现在的大坝建于1986年,长763米,高38米。根据马里卜大坝附近发现的碑文记载,大坝的最早建设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50年至1700年,历史上可以排在众多大坝中的前列。并且经过了三次有记录的维修或重建。大约在公元前750年,古代阿拉伯大族赛伯伊人在也门建立了赛伯伊国。赛伯伊人随后重建了马里卜大坝,并长期维护它。据碑文记载,大坝最初由土堆制成,长约580米,高约4米,大坝北端设有泄洪槽和水闸。马里卜大坝极大地促进了赛伯伊国家的农业。在大坝的调节下,下游的大量荒地被开垦成农田,赛伯伊人在这里种植农作物和香料。同时,赛伯伊在历史上也被誉为南海腓尼基人,是一个很有商业天赋的民族。赛伯伊人以也门为基地,深入参与了与非洲红海沿岸乃至非洲内陆的贸易。通过红海北端的埃及,赛伯伊人的香料被转售到整个地中海,使得他们在今后的数百年间收获到了丰厚的财富。公元前500年左右,赛伯伊人对马里卜大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深感大坝带来的好处,赛伯伊人这次把大坝提高到7米,把大坝的迎水面从原来的土坝改成了用灰泥砌石,然后中间填土的结构。同时将许多散落的大石头放置在迎水坡上进行加固。将原有的土坝升级为具有防波功能的石坝,加固的坝体进一步提高了储水能力。由此产生的直接影响是灌溉面积进一步增加,赛伯伊的国力也进一步提高。正是在这一时期,赛伯伊王国将首都迁往马里卜。除了首都,马里卜也是赛伯伊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通过马里卜和红海沿岸的贸易线,赛伯伊人与叙利亚地中海东岸的港口建立了贸易关系。由此,赛伯伊国建立了连接非洲内陆和地中海周边国家的贸易,可以想象他们一定从中获得了无数的财富。就连《古兰经》都记载:“赛伯伊人有了能结出硕果的美丽花园”。了解更多“大坝”的相关故事欢迎到杂志铺订阅环球科学杂志。http://www.zazhipu.com/2001058.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