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用国家标准揭示“翡翠真相”,让消费者不再被蒙骗!
5月13日,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珠宝首饰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珠宝玉石饰品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翡翠的真相”记者见面会。见面会现场展出10套不同种类和成色的翡翠样品,以及与翡翠相关的各项国家标准。与会来宾结合实物展品,共同还原翡翠本来面目、曝光翡翠消费陷阱。如果翡翠仅仅作为首饰的话,眼缘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对于什么是翡翠的水还是要看买家的经验如何了。再好再漂亮的翡翠你不喜欢也白搭,但是如果是自己一眼就看上了,那它就是无价的。
会场展示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NGTC珠宝鉴定证书、价签、标准比色石及天然翡翠首饰
翡翠B+C货制作过程样品展示
市场上常见的B+C货翡翠
国家标准展示
翡翠之名来自国标
“翡翠”是由国家标准定义的专有名词。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其他钠质、钠钙质辉石(钠铬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少量角闪石、长石、铬铁矿等矿物,摩氏硬度65-7,密度334(+006,-009)3,折射率1666-1680(+-0008),是具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也就是说,“翡翠”这个词不能乱用,尤其是作为一件商品面对消费者时,一定要严格符合上述国家标准,才能称为翡翠。
“一块翡翠好不好,分级标准会告诉你。”2010年3月1日,《翡翠分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从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四个方面对翡翠的品质进行级别划分。国家标准对翡翠的好坏、价值给出了具体的判断依据。
翡翠鉴定去伪存真
翡翠是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成色、品相、样貌千姿百态,有美玉无瑕,也有丑小鸭,市面上往往通过一些处理手段,提升翡翠的美观度。一般按照是否经过人工处理、采用哪些处理手段,把翡翠分为4个种类: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翡翠,俗称A货翡翠;经过漂白、浸蜡、充填等手段处理的,俗称B货翡翠;经过染色处理的俗称C货翡翠;用各种手段叠加处理的,俗称B+C货翡翠。
上述4种翡翠是市场常见类型,A货翡翠价值最高,其他级别依次递减,乍一看外观相似的翡翠,其价值可能相差数百倍。不少消费者由于缺乏相关鉴别知识,经常买到以染色冒充天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翡翠。市面上还有一些无良商家,用玻璃甚至塑料等材料冒充翡翠,则根本不在这4个种类之内。
翡翠的鉴定依据和检测方法。专业质检人员需要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初步判断,再利用宝石显微镜放大观察内部特征,然后根据样品状态测试若干基本性质,如折射率、密度、紫外荧光等,最后通过检测样品的紫外、红外光谱进一步确认检测结果。如果遇到疑难样品,使用以上方法都没有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还可以利用拉曼光谱、X荧光光谱等大型仪器进一步检测。
翡翠消费认准证书
权威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证书是珠宝玉石商品的“身份证”,是通过权威检测依据和标准检测程序为消费者提供的有效保障。“这就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哪些检测机构才是权威的,二是如何看懂这些检测机构出具的证书。”国内面向公众的珠宝检测机构均需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的认证,取得CNAS、CMA、CAL三个认证标识。
消费者拿到证书,应重点关注“检验结论”和“备注”两栏。根据国家标准,质检师会给出以下5种检验结论之一:天然翡翠、翡翠(处理)、拼合翡翠、合成翡翠、仿翡翠。天然翡翠即俗称的A货,未经任何除切割、打磨以外的人工处理。翡翠(处理)表示样品经过了染色、漂白、充填、覆膜等处理手段,拼合翡翠表示样品是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合成翡翠表示样品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但在化学成分等各方面性状与天然翡翠基本一致,仿翡翠表示样品可能为某种人工宝石(如玻璃等)或相似玉石的翡翠仿制品。对于经过了人工处理的翡翠,质检师会在“备注”栏中注明处理方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消费市场,2018年我国珠宝首饰消费总额6000亿元左右,其中购翡翠交易额突破了1300亿元,同比增长77倍。面对市场上出现的翡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 华 辰 呼吁广大消费者朋友一定要购买讲信誉、有诚信、售后服务好的商家的翡翠产品,同时务必要有正规检测机构出具的权威证书。
页:
[1]